数读资阳这5年
原标题:数读 | 资阳这5年
5年来,我市GDP年均增长6.9%;
5年来,全市325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年来,我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年均增长26.4%;
5年来,我市公路总里程由12339公里增加到12527公里;
2021年全年主城区优良天数324天,优良天数率88.6%,PM2.5浓度28微克,同比改善4.1%,同比三年均值改善12.2%;
……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描绘出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上扬曲线。
过去五年,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现代产业加快发展
奠定未来发展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市瞄准交通及高端装备、口腔及医药健康、食品饮料、纺织鞋服、清洁能源及新材料、数字经济为主的六大产业,通过好项目和大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位于资阳高新区的资阳联耀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口腔扫描仪的本土制造企业,该公司于去年12月顺利取得生产许可证,今年一季度便完成了1450万元的产值。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将产品精度从40微米提高到20微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推动产业含金量再次提档升级。
口腔医疗器械是我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口腔医疗器械产业依托中国牙谷做大了发展平台,积蓄了发展势能。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牙谷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项目93个,卡瓦、爱齐、博美星等27户企业141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2021年中国牙谷实现产值约20亿元。资阳高新区成功入围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中国牙谷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产业聚集体。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市实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增速高于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3.3%,产值占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3.2%。
对外开放活力彰显
加快赶超争先铿锵步伐
每一步发展都是一种探索,每一次改革都是一种突破。2020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磅落地,激起千层浪。身处成渝间的资阳也被推向国家战略腹地、川渝合作前沿,驶上开放合作快车道。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距其仅十余公里的资阳借“机”起航,加速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3月11日,内江海关资阳业务办理点在资阳高新区正式投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去年11月破土动工的资阳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加速推进,预计今年6月竣工。未来,这里也将成为海关报关业务的主阵地,成为资阳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2017—2021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年均增长26.4%。2021年,新签约重大投资合作项目131个,投资总额1599.4亿元。新引进上海韵达、中石油、中核集团、中储粮、北京明晟通达等“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个,投资总额566.7亿元。
稳步扩大的“朋友圈”,南来北往的投资客,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助力资阳不断拔高对外开放的新高度。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资阳正朝着“成渝门户枢纽 临空新兴城市”的目标笃定前行。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蓝图徐徐展开
回望过去,全市325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年脱贫攻坚战,资阳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资阳披荆斩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路、水、电、讯、网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补齐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派出804名第一书记入驻325个贫困村和479个非贫困村(村级建制改革前),选派975名党员干部组成325个驻村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他们往来于千家万户之中,用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资阳成效显著。5.6万人得到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政策兜底支持,全市贫困人口“两不愁”全面实现;完成377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无一例因贫辍学、因学返贫,贫困群众医疗保险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贫困人口“三保障”突出问题根本解决。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八难问题”一一攻破。
昔日凋敝落后的贫困村,蜕变成美丽繁荣的小康村。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张张幸福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一幅幅脱贫奔康谋振兴的生动画卷在资阳大地上徐徐展开。
交通建设跨越发展
当好名副其实“圈内人”
交通活,则城市活。
坐拥“成渝双城间,天府机场旁”的区位优势,资阳深谙下好交通先行棋对发展大局的意义。
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后,我市先后推行定制客运、定制公交,实现公交、地铁和机场之间无缝衔接,有效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5月1日,成资间首条城际快速通道——成资大道双向正式贯通,资阳中心城区经成资大道到天府国际机场距离被拉近至16公里。
作为推进成资同城化的重大标志性项目,轨道交通资阳线建设频传捷报:进场1个月完成开工验收和地下段首桩施工,2个月完成高架段首桩施工,6个月实现首台盾构下井,11个月实现5座车站封顶1个区间洞通,多个节点提前完工。
五年来,我市抢抓成资同城化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省战略机遇,努力构建“8高11轨16快”综合交通网络格局,资阳交通建设事业正上演一场场精彩的“变脸”大戏。成渝间第四条高速公路——成资渝高速通车,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三高速”;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成自宜高铁、成达万高铁均在资阳设立站点,资阳即将迎来一个“县县双高铁”的全域开放新时代。
未来,我市将把创建“交通强市”作为建设“成渝门户枢纽 临空新兴城市”、着力“融通”构建外畅内联通勤圈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资渝1小时通达、市域1小时畅达”三个1小时交通圈。
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绘就绿水青山秀美画卷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抬头便见的“资阳蓝”频繁霸屏资阳人的朋友圈,而这背后离不开持续发力、逗硬考核的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施行。
2017年以来,我市聚焦源头治理,通过开展大气“定点包片+联合执法”七大专项行动,加大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治理力度。2021年,我市还出台了《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5个法规规章,并在全省率先制定《资阳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职责》等制度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环保责任体系。
五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绿色指挥棒”之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力度,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气质”排名,资阳位列第22名,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中排第3。其中9月、10月位列全国第3名,为历史最佳月份排名。2021年,我市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82.4%,3个断面实现水质升类。
同时,依托“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自然禀赋,完成凤岭公园改造,打造林苑街小游园、沱一桥匝道小游园等22个小游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2%。通过大力实施保留山体修复、改造项目,一座座保留山体慢慢变成市民家门口的漂亮公园,群众推窗可见绿、出门便见景,绿色生态成为资阳亮丽名片。
资阳五年发展变化,远不止于此。
五年来,我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障合作机制,成资两地共有万余家医药机构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据统计,2021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4.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1万人,社会保障持续完善。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178.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4.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8501元增加到2021年的406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3422元增加到2021年的21023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1%,比2016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市消费水平持续提升。
一串串数字,犹如一个个踏石留印的坚定脚步,精确衡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公正不倚地刻画着资阳这方热土持续进步的履迹。
回望五年历程,资阳答卷斑斓而厚重。展望未来,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资阳正朝着“成渝门户枢纽 临空新兴城市”的目标大步前行。
来源:资阳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李小川
审核:甘德斌 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