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徐海东重回故乡,缘何见到乡亲后道歉:我徐海东对不起大家呀
原标题:58年徐海东重回故乡,缘何见到乡亲后道歉:我徐海东对不起大家呀
图|大将徐海东
徐海东:忘了过去就是背叛
1956年,对徐海东将军来说,是一个希望之年。
这一年,徐海东从大连来到北京,这一年秋天,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了,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他一直希望可以摘掉“病号”的帽子,得到工作的机会。
从1954年起,徐海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来,因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多少实际工作,甚至没能出席过一次会议。
但回到北京后,徐海东的身体大有好转,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他参加会议多了,要看的文件也多了起来,政治生活有了变化,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来访的人也一天天多了起来,这对于多年养病的将军来说,是莫大的欣慰。
党中央委员、军委委员,虽然不是一级官职,但只要尽心,也可以发出光和热,而徐海东对于这种只要能发光发热、能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工作,就绝对尽职尽责。
那时,他对刚到任的王秘书说:“请你今后多帮助我,重要的事一定要报告,文件要随时送来。我不能做更多的工作,但要尽一个委员应该尽到的责任,为党为人民能进上一言也好啊!”
王秘书与徐海东是老乡,都是湖北人,在来到徐海东身边前,王秘书在王树声将军处工作过对各总部、各军兵种以及地方一些单位的情况也了解一些;秘书业务熟练。他每天按时办公、送文件,凡是老将军自己必看的文件,重要之处都会用笔点点花花;凡是一般的文件,他也会简明扼要地讲一讲。
图|大将徐海东
有了这样一位得力助手,徐海东也比较满意,在工作之中,徐海东的身边也随之好了起来。
徐海东这位传奇式人物,他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凶、那么“粗”,反而他笑起来,脸庞上有深深的酒窝,手上总是提着一个小小的收音机。
每次说话时,他总是会微微向前探一下头,讲话声音很高,是因为他的一只耳朵在战争中负伤失聪了,但他从不会大喊大叫,而是很注重礼节,见面先问声:“同志你好,爱人、孩子好吧!”几句客套话后,他那武将军的性格风采就显露出来了。
在50年代中期,解放军建军30周年前夕,军队开始撰写回忆录。当时许多从战争年代活下来的老将军、老八路,纷纷执笔,写他们经历过的战争生活,写他们难忘的人和事。
元帅、大将、中将、少将以及许许多多的军官,也都纷纷响应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号召,写下了数以几千万字的革命战争回忆录。
徐海东将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红旗飘飘》等报刊,发表了《保卫红色的土地》、《会师陕北》、《奠基礼》等文章。
前一篇写的是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退出后,红军第25军坚持鄂豫皖地区艰苦转战、保卫人民、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故事;第二篇是写这支红军长征、转战万里、最先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历史风云。第三篇是写红军在陕北的直罗镇战役——这是一场被毛主席称为“奠基礼”的战役。
徐海东写的则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血与火中日夜不息的奋斗;有欢乐,有痛苦,有胜利,有失败,有教训,老将军每当谈到高兴时,就兴奋地又说又笑;讲到失败和战友牺牲时,又悲伤又叹息。
图|大将徐海东
老将军特别怀念省委书记沈泽民、政委吴焕先,每次讲到他们的时候,老将军的声音都十分低沉。
在《保卫红色的土地》、《会师陕北》这两篇回忆录中,老将军记录着他们的战功和最后岁月。
性格倔强的徐海东将军,对许多战友牺牲的地点和他们的家乡都记得十分清楚,因此,凡是牺牲了的老战友的亲属来信,他都告诉秘书一一回信;提出困难的,都转交有关部门去解决。
徐海东常常会对秘书说:“不要小看一件来访来信的事,要对烈士负责,对历史负责。有的同志不牺牲,他们可能是元帅、将军。我们活下来的人,都是幸存者,忘记了过去就是背叛。”
时隔23年徐海东将军与女儿重逢
毛主席曾高度赞扬徐海东将军是“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的确,徐海东将军无愧于中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而让他唯一觉得“亏欠”的是自己的家人。
就是这样一位闻名中外的将军,他的长女却一生都默默无闻,直到去世时,徐海东将军的长女依旧摸着父亲的照片喃喃道:“爸爸说当农民好,当普通百姓好......”
在徐海东将军参加革命的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他的大女儿徐文金出生了,按照徐家的辈分排字,徐海东将军为女儿起名为徐文金。
图|徐文金(后排右二)与父亲合影
徐文金的生母叫田德斋,因为徐海东将军闹革命,田德斋被国民党抓去做了三年牢,由于她脸上有麻子,不漂亮,国民党警察局没有杀掉她,田德斋从牢里出来后,始终没能打听到丈夫徐海东的消息,由于日子艰苦,一个女人的力量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不久后,她便离家出走改嫁了。
1928年北伐失败,时任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长的徐海东遭到了敌人的追捕,也是在这一次敌人的围剿中,徐家村被包围了,有66名徐海东的亲人被敌人无情杀害。
那时不满3岁的徐文金被三伯父徐金元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在此后的20多年里,徐文金一直隐姓埋名,对外人她始终不敢透露自己的父亲是徐海东,直到1951年,她才终于见到父亲。
在新中国成立两年后,徐文金才回到徐家村,村里的乡亲们对这个自小就跟着三伯父讨生活的姑娘十分同情,便赶忙告诉她:“文金哪,我们从广播里听到你爸爸当了大官,快去找他吧?别再种地了,可怜的孩子......”
虽然徐海东将军多年没见自己的女儿,但心中也始终惦记着她,在得到徐文金还活着的消息后,徐海东将军便特意派人回老家,把大女儿接到大连文化街疗养院(当时徐海东将军在大连养病)。
时隔23年不见,徐海东将军看着已经27岁,做了母亲的女儿,他的眼泪不自觉落了下来:“我的女儿,这么多年,真是苦了你了......”
徐海东将军离开徐文金时,徐文金仅有3岁,她对父亲几乎是没有印象的,她看着眼前高大健壮的军人,在此之前,她曾听人谈起过父亲,他们都说父亲是毛主席说为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人,是让蒋介石叫“徐老虎”的人,是以区区3000人对付敌军10万多敌人,可她看着眼前泪眼婆娑的父亲,甚至忘了叫一声爸爸。
这年春节,徐文金是在大连和父亲一起度过的,在此期间,她曾多次想和父亲说进城的事情,但她始终没能说出来。
直到两个月后,徐文金准备告别父亲,回到徐家村了,临走时,她看着父亲和蔼的面庞,终于提出了这一要求。
在徐海东将军没说话之前,徐文金以为父亲肯定会答应她,毕竟她自小隐姓埋名,吃过太多苦了。
图|大将徐海东
可徐海东将军沉默了一会儿后,才缓缓地说:“现在政府的负担还很重,你又没有文化,怎么能搞特殊呢?再说,穷苦的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任,你回到农村有什么不好呢?旧社会没田想种田,如今有田又没人种了?这革命不是白闹了?血也白流了?你的要求我不能答应,你回去种地吧!”
听着父亲的话,徐文金伤心的哭了,她哭不是因为父亲拒绝了她的要求,而是想起了为革命牺牲的家人,自此以后,徐文金便下定决心在农村种田一辈子,不再为父亲找任何麻烦,更不找当地政府伸手要这要那。
图|徐海东将军与周总理夫妻合照
很快,徐文金便告别了父亲回到了大别山,不久后,她在徐家村当上了妇女队长,起早贪黑地带领大家一同劳动,但即便如此,也未能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
1959年,也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开始的时候,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十分困难,这其中自然包括徐文金,那时,她还有5个正在发育年龄的孩子,常常吃不饱,对此,徐文金的邻居劝她,让她去北京找她的父亲。
可徐文金听到这些话,却只是摇摇头说:“大家不是都一样吗?不只我们一家困难,找爸爸的麻烦就是找党和国家的麻烦,爸爸在大连对我说过,要做普通的老百姓。”
最后为了能让5个孩子活命,徐文金和她的丈夫宁可苦着自己,哪怕是一碗菜汤,也要让他们的孩子先喝,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饥饿,徐文金的丈夫于1962年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徐文金只能流着遮不住的泪水埋葬了尸体如柴的丈夫。
这一年徐文金37岁,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她踏上了艰辛的孤儿寡母的生活之路,有人见她担子实在太重了,便劝她把孩子甩给政府,自己改嫁算了。
面对这样的话,徐文金不假思索的拒绝了:“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丢下我走了,爸爸一直在外闹革命,真的,我已经饱尝过没有母爱父爱的滋味,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受这样的苦难。”
而徐文金所经历的这一切,作为父亲的徐海东将军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他却“纹丝不动”,因为他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受苦。
1970年3月初,徐文金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千里迢迢去郑州看望病重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的徐海东将军看到徐文金后,眼泪落了下来,他紧紧拉着女儿的手:“你受苦了,爸爸对不起你.......”
徐文金看着父亲苍老的样子,心里如刀割一般难受,她的眼泪也止不住的落了下来:“不谈过去了,爸爸,您老人家好好养病吧!”这是徐文金最后一次见到她的父亲。
1970年,徐海东将军去世前曾对儿子徐文伯说:“你们都在城里,都有工作,你大姐受的苦难最多,一直在农村劳动,要替我照顾好她,我对不起她啊!”
多年来,徐文伯一直牢记父亲的遗愿,替父亲也为自己照顾好姐姐。
图|徐文金晚年
2007年,徐海东将军的大女儿徐文金去世了,临终前,她常常摸着父亲的照片喃喃道:“爸爸说当农民好,当普通老百姓好......”
“你一定要说是徐海东对不起乡亲,一定要!”
除了工作和家人外,最让徐海东将军惦记的便是烈士和自己的故乡,毛主席曾说:“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就是徐海东同志。”
的确如毛主席所言,在徐海东的故乡徐家桥有70户人家,虽然都是徐海东的族人,但却都是远亲,其中他的远房堂侄徐贵良说:“近支的大多数都被敌人杀害了,共66人,其中还有吃奶的婴儿......”
1950年3月底,韩先楚上将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来到徐海东将军的故乡,找到了1928年大屠杀幸存下来的徐海东的亲侄子徐文彬和侄孙徐德明和徐群娇,那时,还未找到徐海东将军的大女儿徐文金。
韩先楚在找到三个孩子后,便把他们带到了大连疗养院看望徐海东将军。
当徐海东将军看到三个孩子的时候,他心里高兴极了,他同他们寒暄了许久,当他听徐德明说要给牺牲的亲人修墓时,老将军没有犹豫,他说:“是要纪念先烈,但是,我们的国家刚刚成立,还有很多困难,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要惊动当地政府。”
在亲人在的这几天里,徐海东将军始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他们要离开时,徐海东将军将自己仅有的1000元存款交给了他们,让他们替他为牺牲的亲人们修建墓地。
徐海东将军认为1000元修建66座墓地怎么也足够了,但实际上并不够,最后面对没有墓地的亲人,徐德明和徐文彬商议后,决定还是通知政府,希望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当当地政府得知后,立即表示:“他们是革命烈士,必须帮。”
1950年冬,在政府的帮助下,烈士纪念墓落成了,徐向前元帅还亲笔给烈士墓地题了“光荣流血”的墓志铭。
图|徐海东将军亲属烈士墓
在烈士墓建成后,并没有人敢告诉徐海东将军墓地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成的,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1952年,徐海东将军还是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委。
在此之前,徐海东将军的病情就已经加重了,当他得知这件事后,大将军不顾家人一生的劝阻,暴跳起来,面对发抖的侄子徐文彬,他大声呵斥道:“不晓得事的东西!没办好事,这是丢了烈士们的脸,是影响了党的形象呀!”
在一声声怒斥后,徐海东将军始终平息不了自己心中对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愧疚,他非要回老家去道歉,最后在医生的再三劝说下,他才勉强同意让侄子徐文彬替他回去道歉,并嘱咐道:“你一定要说是徐海东对不起乡亲,一定要!”
在此后的岁月里,徐海东将军一直都想亲自回故乡向乡亲们亲口说一声对不起,直到1958年,将军才有这一机会。
1956年,徐海东将军回到北京以后,他就一直有一个心愿:回大别山一趟,可是他的身体状况让他难以实现这个心愿,一年年过去了,到了1958年春天,徐海东将军终于下定决心:要回湖北省,回大别山。
当徐海东将军准备起程前往大别山区时,天公不作美,大雨下个不停,闷热的武汉,加上阴雨天气,让徐海东将军的身体赶到了不适,但即便是在湖北省委和军区的几位领导人劝说下,徐海东将军还是不愿意放弃此次回乡的机会。
这一次回乡,徐海东将军是带着全家人一起回去的,很快,将军回家的消息便传来了,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拥到新城看望将军。
警卫人员看到很多人朝着将军围来时,因害怕将军受伤,便连忙扶着将军上车,可这一举动却引得徐海东将军十分不满,他怒斥道:“你要干什么?他们都是我的乡亲,好多人当年是我的战友,为我,为中国革命流过血泪,装什么大架子呀?我徐海东就是个烧窑的。我就是要见他们,我要和他们讲话,我要向他们道歉。”
图|徐海东将军与战士合影
说完,徐海东将军在家人和乡亲们的搀扶下站到了高坡上,他深深的向乡亲们鞠了一躬,随后说:“父老乡亲们,我徐海东对不起大家呀,是我惊动了大家。”
徐海东将军的话,让乡亲们泪目,其中有人说道:“徐大将军,家乡人想您啊,您是我们的骄傲。”
将军听了这样的话,一再向乡亲们致意,也一再表示感谢。
吃过午饭后,徐海东将军来不及休息就驱车赶到了马口岭瞻仰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徐海东将军凝视着徐向前元帅亲手题词“光荣流血”的墓碑,久久沉思,默哀许久后,徐海东将军对家乡的领导说:“修墓的事,我的侄子、侄孙没能听我的话,让你们跟着受累了,我在这里向你们道歉。”
领导人面对老将军的致歉说:“首长,政策有明文规定,烈士理应修墓,您何须道歉?”
可徐海东将军摇了摇头,又说:“可是我们家修墓时,国家还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个人家的事,用了公家人力金钱,这就是犯了纪律。”
图|1958年徐海东将军在烈士墓前留影
随后,徐海东将军又询问了一些家乡的状况,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故乡。
回到北京7个月后,徐海东将军老家来了两个人,他们是徐海东将军的幼时的好友徐重松、徐重信,这次他们进京来找徐海东将军不仅仅是为了叙旧,也是为了捍卫祖居地。
原来,1958年秋天,新城区委根据国家兴修水利建设计划规定,要在新城地区修建严河水库,按照计划,徐家村的祖居地将会被淹没,对此,很多徐家村的乡亲们的十分不愿意。
徐海东将军得知此事后,说:
“过去在革命年代,我们徐家桥乡亲做过很多贡献和牺牲,今天搞建设也是一样的,我们还是要作贡献和牺牲,一是,我们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因为你们是我徐海东的族人,更是要带头牺牲、带头作贡献,要知道修水库是要造福百姓呀,我们徐家人过去怎么听党的,现在就怎么听党的,我们死都不怕,还怕拆几间房吗?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好日子,回去把祖坟安置好,然后,搬家。”
听了徐海东将军的话,徐重松和徐重信幡然醒悟,他们决定回去说服其他乡亲。
果然,当徐家村的乡亲们得知徐海东将军的话后,也纷纷表示认同,他们早早就开始迁坟搬家,含泪告别了祖居地。
这年年底,水库全面动工了,当消息传到北京城,徐海东将军听到后,他特别高兴,轻轻地哼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