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为什么那么落后
曾于发于知乎,三天后被通知删除。今已辞职,没有人能叫我删了,现在略有修改,就这样吧。之后还想写个下半部,广西要怎么发展起来。大家想看什么呢?
之前写给各位读者的话,现在也还能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345937553
2022年,我把下半部写出来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看《百年变局下,广西要怎样发展起来》
广西为什么那么落后
写在前面的话
2020年已经过去,如无意外,等过几天一月中,2020全年的数据出来,广西可能已经变成西南诸省区里面发展最慢的,而我因为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已经病了。也不知道还能赖在体制内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多久(现已辞职)。人之将死必有遗言。所以我打算接着之前的话,絮絮叨叨,我就絮絮叨叨一些东西吧,等死了,就没法吭声了。
一、什么算“落后”
(一)落后的历史,还是历史的落后?
“落后”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并不是上古时代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贝,而是明代才造出来的词,出自《西厢记》。大致意思是“赶不上、落在后头”“在行进中落在同行者后面”“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迟慢、拖延”等等。首先我要划定范围:广西如今的发展落在同行的西南省份后面,发展速度落在后头,发展水平低,自身迟慢拖延。就是这个意思。
广西之所以落后,这是个大命题。讲道理,从地理环境上看,热带地区的人民或许不富裕,但都饿不死,因为丰沛的降水和温暖的气候,但凡遇到正经一点的土壤,都会长出香蕉等热带水果,所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被一些人戏称为“懒汉带”,可以参考同为北回归线附近的其他国家,只要不是在沙漠里面,大多都慵懒放松,按照这个现象做个推论的话,广西的落后可能是懒造成的,但账不能这样算。毕竟这个只是现象,可以归纳作为参考,并不能拿来作为某种结论。
先谈谈广西发展的历史账吧,这个历史并不能往前算的太远。如果从明清时候开始算起,广西确实是比较糟糕不折不扣的南蛮之地,不然也不会有什么“镇南关”“镇安府”这样的名字,意思很明白,土司之间互相攻击也就算了,安南、交趾的酋长们隔三差五还来打个秋风。
广西本来这基础是真的差,然而从民国开始,一群天降猛男居然把广西搞成了模范省,民国的经济水平本来也不怎样,但有些名头不是乱放的,不然也不会后来拆广西的一个大学就兴旺了整个西南的教育,也不会有那支让咱们共产党人都觉得难啃的桂军(PS:比较魔幻的是广西在民国时代居然有航空公司,而且居然有国际航班!资料不足,没发现当时国内有其他的国际航班了。反过来想,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太穷也支撑不起航空业呀)。总体而言,民国时期广西虽然底子薄,但发展快,所以称不上落后。
到建国后,初期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广西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一些好得出奇的工业项目落户广西(当时让周边同类省份羡慕的要死,具体项目好多,不点名了),工业带动着农林牧渔科教文卫齐头并进,GDP从1951年的11亿,变成了1978年的77亿,刚好是700%,同时期,贵州从7.7亿变成46亿,云南从10.5亿变成69亿,广西基本也可算作平均水平之上,这一时期广西在西南地区甚至还算是领先的。
(二)定位的迷茫即落后的开始
真正开始发生落后的问题,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当年打仗,自然不可能去考虑什么发展经济的事情,但打完仗后。广西迎来了漫长的,到现在都没有解脱的迷茫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这漫长的迷茫乏善可陈,基本上处在国家指导搞基建,打一鞭子走一步的状态,以至于到了2017年中央巡视组在新闻通稿里也毫不客气的说: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全面,扶贫脱困存在数据失真、项目不准等问题。这番话有多重,懂得人自然懂。用我话来翻译就是:自身发展定位不准,工作理念陈旧落后,工作方法粗糙。
自身定位不准、迷茫具体体现在发展格局上,早年广西的什么西南出海大通道之类的,就不必提了。近期所提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乃至于又提西南出海新通道,乍一看格局开阔规模宏大。但在我看来,这番“东南西北”的提法很不负责,是写文章的人对领导不负责,和狗头谋士出主意没有多少区别。毕竟,这世界大体就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我给你出几个主意,只要有一个方向得了成绩,我就不算有错,但发展的事儿,从来不能这样草率,就如你本来应该向北走才能到北京,你去问路,人家告诉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能走。。。。。你会不会想把给你指路的人海扁一顿?
(三)迷茫的发展定位里,只有东融是正途。
容我逐条驳斥,北联。联合这种事情,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关键看你联合的是哪些家伙。北联,按照新闻通稿的说法,是:“深化与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西部省份合作,形成共谋开放、共赢发展的开放合作格局。”正经人都得问一句,联合做什么?和贵州搞茅台酒?和重庆搞火锅?和四川玩红烧兔兔?和陕西合作造飞机还是做文玩?和甘肃......甘肃真想不到能一起做什么。漫长的北联线路上的诸多省份,一无大规模的产业交集,人家玩得好的根本不需要带上你。二没有人家要迁移的产业向你流动,上述省份的工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业这依靠山水的东西需要自己经营才有效果。三没有人才的深度交往,看一下上述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去了哪里就知道,四人家物流甚至愿意绕道也不过广西(后面再说原因)。由此可见,所谓北联在经济上并不是什么很好做的事情,当然,如果经常有事没事搞个北联论坛,请人家来吃吃饭度度假,这联欢会也算北联,那当我没说。
西合,通稿说:“主要是联合云南等省份,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连通”和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连通”。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这一条,我认为这不是广西层面能够推得动的事情,口号喊喊也就罢了,毕竟谈道路连通和标准输出,从来都不是某个省份能单独做的事情。这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政治问题,当年做欧亚大陆桥,光火车的规制问题就谈判很久,这种事省份面子再大利益纠缠再深也不可能谈下来。至于说优势产能走出去,这简直是笑话,迷茫了几十年的广西有什么“优势产能”?东南亚虽然总体穷,但贫富分化大,关税低,富人不一定消费中国产品,穷人消费的,却又不一定是广西的产品,毕竟,广西的电车他们看不上,日本进口的燃油车没多少关税也不花什么钱,而风行东南亚的摩托车,在泰国和越南都有川崎和哈雷的工厂,也就是重庆和广东的车子来做个过路财神,估计过几年连这些都不好卖过去。加上广西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来也少。我觉得撑死了卖点玉柴的特种车辆出口就算不错了。如今边贸更多的是从进口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原料,输出什么,真的要打个问号,你得有东西才能输出呀,就像有疫苗。有防疫物资,才能输出,进而输出防疫的手段乃至价值观,广西尴尬的地方在于,一没东西输出,二是输出过境的东西人家都有甚至可能更好。所以,西合不见得是什么好出路。
(四)正途居然还掺杂了私货,好不容易指对了半个方向,还不想明白讲。
南向和东融看起来很像,我认为是写稿子的人偷懒了,本来是一点,但为了凑“八股四向”就多写了个南向,本质上就是因为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就是东融。毕竟所谓南向是“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向海经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合作”而东融是“主要是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这两条居然可以归纳为:借力广东和广东一起做贸易,发展向海经济。
而要做到,就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可能一个任期内见不到大成效,所以未来有没有人敢做,我就不敢胡说了。至少,基建方面,高铁、高速公路、国道要实现跟广东的充分互通;营商环境上,要消灭内部各种内耗的环节,切实降低各类苛捐杂税;产业上要承接广东不要的一些企业,要和中央谈能耗指标还要做好自己的环保,尽可能把包括我亲戚这类在广东打工的干饭人接回广西,让他们在广西干活也能挣得到钱;金融方面,既要改变自己奇怪的挣钱思路(租不如征),也要改变一些有意无意的卡脖子做法,更要把广东成熟而有效的资本引进来。上述四条,都大的可怕,每年能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极为不易了,做得到,五年之后可能还有点改变。但我依旧不敢乐观的认为可以做到,因为广西还有第二重问题。
(五)工作的定位不清,意味着重点不清楚,重点不清楚,本来还可以维持日常工作,结果日常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粗糙的一塌糊涂,想不落后,有点难。
广西的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层面,容易存在两种问题,一是要干什么想不清楚;二是好不容易想清楚要干什么了,干到什么地步又拿捏不准,就像一个二流演员,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角色,好不容易找到角色了,内心激动,为了表现自己,经常给自己加戏,加着加着,就出戏了。
看官们别急着喷我,从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点名批评某城市创城拉线减掉过线的市场菜叶,到脱贫攻坚的“两不愁三保障”变成“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外行人看来可能都是啼笑皆非的笑话,但这些消磨人的具体事情,往往把干活的那群干部的耐心和精力磨灭掉,就很难再去做第四点之前说的那些,真正围绕发展的事情。
市场的菜叶已经被中纪委喷了,我还是说点让万千干部又爱又恨的扶贫吧。本身广西只有33个国定贫困县,讲道理扶贫压力不可能比得上云贵,加上历史上本来经济环境就比云贵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是大家都扶贫,为什么扶贫之后反而经济比人家还疲软呢?来看看扶贫这个事儿是怎么做的吧。
(六)自我加压其实是极高明的艺术,但并不是谁都玩得起,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玩,玩的不好就变成了把自己压得动弹不得。
我认为中国有两种扶贫,一种是国定扶贫,一种是广西扶贫,国定扶贫严格遵守“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以2016年收入为参考,年收入超过2600元视为脱贫。(后来追加一个饮水保障)而广西在此基础上,自我阐发了两个不同对象的脱贫标准,一是对于贫困户设置了“八有一超标准”(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二是对贫困村设置了“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十一有,即有村级硬化路、有95%以上农户解决饮水问题、有95%以上农户有稳固住房、有95%以上农户用上电、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所有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贫困村通有网络宽带、95%以上贫困户有医疗保障、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特色产业、有好班子;一低于,即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乍一看好像没啥毛病,但执行起来,就变得很可怕了。比如为了要给贫困户要有路通自然屯、要有硬化路通村,这看起来是很好的事情,也确实是很好的事情,但这一自我加压,钱从哪里来?中央的扶贫资金里可没有这一块,整个自治区都往村里修路的话,自治区安排多少?市县两级能配套多少?融资去了多少债务。。。。好,不能往下说了,中央常说三大攻坚,化解重大风险,嗯,金融风险,懂?
如果说修路是宏观层面上带来的经济压力,挤占了原本应当用于其他事业的钱,对干部们的干事创业还没多大影响,只是累一些行业部门。那么成吨的各级扶贫需要填报的表格是咋回事?上午要一个贫困村就业登记表,下午又要产业登记表,后天又要各项指标达标的汇总表。虽说数据一直变,能否定期研判清楚,然后一次性收取完?所谓的帮扶手册直接把考核机关单位的方法沿用到了群众家里去,事无巨细都要记录清楚,加上上一级经常拿这个说事,结果到了县乡一级,大家就开始纠结,亲戚之间送的猪肉要不要登记做收入?有了种养就一定要有生产经营支出,那自己上山给猪和牛割草,这个又如何列支进收入测算里?两本帮扶手册,最后却变成了数学题夹杂问答题,一些地方为了好好迎接检查,还组织专门力量对这些东西进行批改。就算来检查的人是猪,群众家里有没有东西,这还是看得懂的吧?大致对上了,超过脱贫的标准了,那是否还有必要纠结一棵白菜或者两斤猪肉?还真有人纠结,“帮扶手册不精准”此之谓也。
在这样指标过大的环境下,加上一些“低能干部”的工作作风漂浮,让县乡两级干部苦不堪言。本人某年参加检查亲眼所见:某县区的来参加检查的同志,在电灯亮着、远教平台电视开着的情况下,向村干索要本村(所有村屯)已经通电的证明文件。。。到了另一县,某小组交上来的资料上写着:田间地头群众衣衫破旧,物理感官上达不到脱贫标准(这位执笔的大人,下田您要穿李宁还是耐克?)自那一年后,我就不参加这类检查了,眼不见,心不烦,我觉得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既然到了现场,为什么不看实际情况而去等材料,相反,材料却更可能造假,然而冰冻三尺不可能只冷一天,如果不是平日里以材料至上以汇报为准的风气,哪会有那么荒唐的事情发生?我自认为当年投身体制内是要给群众做点什么,然而这种行为除了给所在县区的同志带来无尽的压力和各种没有必要的整改之外,并不会给群众带来什么实惠。以致于有一次我在某县城街头吃米粉,邻座群众开玩笑说,扶贫这几年,富得最快的是广告公司和打印店之类的地方。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刺痛,脸上挂不住啊。
说到这,看官们可能发现了,指标越来越细,细致到极致的时候,乡村的干部反而不好办事了,整天游走于收集数据统计上报,经常还要面对各种迎接检查核验,还剩下度多少精力去折腾真正给乡亲们带来实惠的事情,可想而知。
这种工作的粗犷和混乱不止在扶贫战线,日常工作的战线上也充斥这个毛病。同样拿扶贫的核验说事,本来这是正常工作,但如果同时和各种事情一起来,对于被检县区来说,就是压力山大的事情了。也是那一次我参加的检查,晚上所在县区的副书记来陪餐,结果吃着吃着,人家不好意思的说,还有其他的接待,得先失陪,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另外还有几个厅的同志也在这个县做检查,那时候我就反思:平日里扎堆检查好,大家一起出来,他们来陪一趟就行了。结果现在遇到这种“一票否决”的检查,我们也扎堆来了。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的领导连陪检查的都不够用,不陪那不就完了?真不让他们陪,一是有些好面子的同志可能心里就开始要给县区的同志穿小鞋,二是有些工作确实是要分管的领导来汇报更好,毕竟他们平台更高,掌握情况更全面,也有助于帮助我们落实检查的目的。
现在及基层压力有多大?我不点名,那是一个交通便利,综治压力大,工业集群,贫富分化厉害的乡镇,最痛苦的2019年有219天在迎检,迎检的日子每天至少一趟检查,多的时候一天三次,从自治区到县级都有。(这可能还不是迎检最多的地方,求各位看官说出更厉害的,求超越)。综上,我认为该给干部们减压了,至少应该是想方设法给市县乡的干部们减压,自治区在统筹检查的时候,应该看一看,既要让人家能专注做好事情,也要让人家能喘口气。
(七)好不容易有个干部队伍,已经被混乱的工作思路和频繁的迎检搞得疲惫不堪,才能去应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然而干部的日常工作里面,还有很多奇怪的奇葩的迷之工作。
近来统计了个东西,统计了各单位的群和工作群,初衷是好的,然而我觉得又脱离实际了。群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群多,通过群布置的任务多,要通过群反馈的任务也多,甚至有些任务反复通过群去布置。用信息化手段提起扁平化管理提升工作本意是好的,然而,让干部们怕的,是任务的折腾、安排的不合理,以及莫名其妙的自我加压。这样的个故事,我讲几个吧。
故事一。某单位:和下面要数据A(不涉及生、死、人、财),去发个通知吧。剧情一:现在立刻马上要,白天不行晚上要,中午不行下午要,今天不行明天要。(想清楚要真货还是假货了吗?很多时候,要实数,就要慢工出细活,给下面的人留足时间,才能给真货,更何况人家自有考量还不一定给你真的。)剧情二:补充通知,昨天的数据A基础上,还要增加另外一个数B。(为什么不一开始谋划清楚要什么?干部的精力是用来这样折腾的?)剧情三:周五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收到通知,非常贴心的跟你说下周一上午要。(下面的人已经不受劳动法保护了,你让他们加班的时候给够补贴没有?)
故事二。扶贫。剧情一:某地区贫困户要应纳尽纳,数量不得少于**万人(人多了,中央给的资金多了吗?上下沟通失准);剧情二:某地区一定要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的案件,确保每个地区都有科级领导的案子(要证明自己日常监督缺失?干部作风糜烂吗?)剧情三:国家普查结束后,要组织回头看普查。(干部们是吃饱了,但还不至于到没事干的地步,人生多向前看,少回头。)剧情四:某地区来请示一个创新的扶贫项目,需要赶紧上马不然客商就要撤资,上周五交了材料等批复,差人请教进度,第一次周一问,已经在行文;两天后,办公室已呈领导;四天后,领导去外地没回来,要手签;工作日结束,下一周再问:领导要开会研究,开会时间定不了。下周三,会议下周开吧。又下周:项目还要上吗?不要了,客商走了。
以上,是某种故事,也或许是某种现实。如我前文所说,北回归线一带充斥着慵懒的地区,但慵懒加上思维不清,加上自我折腾,导致的结果就是:落后。
二、落后的广西,还有救么?
广西落后,还有救吗?依我看来,还有救,但需要和当年壮士断腕一样的清醒勇气,需要一次和干部群众徙木立信的交流,需要等上十年的耐心、毅力和坚持。
(一)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明确自身定位,拥抱广东,拥抱东盟,拥抱制造业,拥抱科技密集型企业,拥抱乡村振兴和新基建做好了凤尾自然成鸡头。
在广西漫长的时间里,曾经有很长的时间想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就如我前文所批驳的那样,所谓东西南北其实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东融入广东大湾经济圈。所谓融入。既要把广东的资本引过来,让他们能够在广西好好的挣到钱。也要在广西建设起正经的制造业工厂。可以像柳州一样围绕某个具体的产业形成工业的配套规模。只有当制造业起来以后,才能把相当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群留在广西。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循环双促进,这就需要广西主动对标广东,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消灭“一吨货物在梧州码头出关,平均成本需要1480元,肇庆只需340元,且货物运到肇庆码头即可,连人都不用跟过去,人家就能全部帮你办好。”“工业电价普遍高于云南、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他们在新疆、宁夏的工厂的用电价格是0.35元/度,而在广西高达0.55元/度”等等等等的情况,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关卡、成本,要想办法帮企业和群众优化掉,同时保障应有的服务态度,治安环境,办事效率。
另外一方面。也要积极的跟东盟国家合作。通过进口粮食以及原材料的形式,确保新生工业基地能够得到充足的工业原料。在这方面需要广西多和国家争取政策,并利用自治区的优势来开拓一些新的做法。选择引入广东企业的时候,既可以选择一些在广东已经因为劳动力价格过高而不得不向外迁移的。更要注意在如今随着信息产业不断提升。应当有条件的。去支持一些科研院所。或者是有生产芯片、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生产。甚至是像当年引入猫扑这样的有前途的互联网企业,把他们引进来,实在给不了真金白银的补贴,给他们多拨一点土地。给他们的人去景区有优惠。甚至于给他们可以多放假,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另外。人要不遗余力的做基建工作。目前广西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基础设施的主干也算建设的不错。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比较低,比如高铁就突破不了250的时速(山区认了,许多平坦的丘陵河谷广西也就250?)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基建也还需要一个长足的提升。现在仍然有很多村屯。尽管通过扶贫的方式修了通屯的水泥路,但屯内的道路尚未硬化。对于整合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如机耕道水利渠道等,接下来可以激发农业投资振兴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未来,还要把修网络进农村提升到和修路进村一样重要的地步才行,或许现阶段网通了孩子们打王者荣耀会少掉线几盘,但未来,等他们大一点,他们可能会从知乎或者什么其他的平台,甚至于从异地的后浪网友口中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有向往了,才有努力。
虽然国家早就给广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定位。但并不意味着水能资源不可以开发,如何研究政策在环保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在广西的发展能够让当地人民受惠。这是接下来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做到以上这些。就变成了广东的凤尾,有了这些工业和基建能力的加持,要做东盟的老大机头。那就不在话下了。
(二)放弃不接地气的思路和做法,给工作做减法,给赏罚明标准,让干部群众可以专注实事。
广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奇奇怪怪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做工作的人或者做决策的人调研不够。走到群众和基层干部当中不够。三体这部作品里说的对,弱小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
未来的日子可以探讨思考一下。让那些厅里的处长和各市的科长或者年轻的选调生们,不要带着任何实职,让他们去到离县城不远,工业和农业都有的那些乡镇,去做一做一一个乡下干部该做的事情。只有当他们真正了解朝令夕改的恶心,反复填表的痛苦,真正厌那些内耗和形式主义的事情,才能真正的想出改进的方法,才能在以后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去做改变。二是要把工作的减法做到实处,减少多余的动作,量力而行办好事。做好几方面即可:第一,中央没有叫做到的事情,坚决不要自己擅作主张加码;第二,中央叫做的事情。想清楚了,算好承载力了。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征求下级的意见。再去做。征求了基层意见的任务,可以去签责任状,毕竟他们说玩得成的,完不成了,到时候也有话可说;第三,发任务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发了之后又添油加醋,甚至推倒重来。也不要发了以后还自我加压,突然把工期提前;第四是要把赏罚明确。广西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如果钱不舍得发给干部发给员工,那就能不能多放点假?能不能把干部应有的休息时间以最强行政命令的形式保障起来?(在工作当中发现一些县区,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就下文取消包括公休甚至是法定的假期,这种情况在个别地方甚至持续了好几年)毕竟大多数行政单位少个把人并不会导致单位瘫痪,让干得多的人都有休息的时间,多陪陪家人提升幸福感这也可以。
另外考核的指挥棒要改。像处理了多少干部这样的负面指标,就不要再去定具体的数量,该有的蛀虫就把他们抓出来就完了,抓不出来就是管事的机关无能,如果真的挑不出毛病,那才是管事机关的胜利。正向的指标也应该分有具体的层次,而不是笼统的在绩效考核的指标当中写:落实了自治区相关要求。所谓绩效考核嘛,既然要分合格和优秀,那就要把什么算合格,什么算优秀写明白。比如某个地方的工业。它的增速达到多少算合格?合格的情况下就可以保证当地的官员能够得到正常的考核以及晋升。而如果达到优秀的话。那自然就要引出那句话优先考虑。另外。对于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或许可以探索一种温和的方法,让他们提前离开队伍,比如说干够了某个年限的人。可以让他们申请提前离岗。在65岁以前领一定程度的保障津贴。到65岁之后领全部退休待遇。让年轻肯干的人顶上来,也让这些不想干的人有退路。也能给社会充实一些有经验的劳动者,两全其美。而对于那些已经犯了错的人。该批评教育的就批评教育,该清除出队伍的绝对不要姑息。如此拿出态度才能让干活的人有信心,才能让不想干活的人有退路,才能让那些会犯错甚至已经犯错的人心怀敬畏。
(三)人才对一切省份都重要。要想办法让留下的人有归属感,让人家愿意来,进可能让来的人都有事情做。
广西在引进人才方面一直都是比较弱势。在各地以及广西的人才引进条例上面,写的都是一些硬的条条框框,有总比没得好。但跟外省比起来就差很多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陕西。或者是其他地方抢人的一些具体做法。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吸引方法。甚至在某些城市连本科生过去落户都可以解决,房租也可以补贴。对于广西现在这样落后的局面。我觉得还不是嫌弃本科和大专生的时候。就如我之前所言,接下来如果要引进大量的制造业,仍需要高素质的工人以及管理者。所以接下来如何从各个地方把人才引进来,或者把自己本地的人才留住,也是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是我前面说过的话,能给钱的尽量给钱。不能给钱,请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便利,比如租房的倾斜。比如落户的方便。比如公交甚至景区的免费。比如都放假。探亲也好结婚也罢,陪产也罢,总之一定要把这些人文关怀上升到执行纪律的层面去做。给他们好的生活,有归属感,他们自然会留在这里。另外一方面。对于留下来的人。党政机关需要好的组工干部也要去深入挖掘他们的才能,让他们能够在合适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需要有一批慧眼识人的HR。在企业当中给企业找到自己的千里马。
(四)罗马一天建不成,广西也需要时间来调整。
那么多年的迷茫了,要调整过来,绝对不可能是朝夕之功,在未来的时间里面,这很可能是需要一届甚至是两届政府的任期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广西既不能急躁也不能气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做。先想出引进人才,留人用人的具体做法。同时去跟中央打交道,把该谈的政策利好谈清楚。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定明确了。接着才是大踏步的引进项目,引进投资,引进企业,留住就业,新兴基建。这些事情。最快三年才可以见到一点点成效。我也不知道未来的继任者能否有这样的战略定力来等待和坚持。看吧,看吧。
三、最后的喃喃自语
上述所说,仅是我偏安一隅的观察,加上年纪轻资历浅能力不强,自然有不对的地方,但也不想讨论太多了。入职以来感觉,体制内没有辛辣的嘲讽,这本是好事,大家和和气气埋头办事,便能把日子过下去。但这个万马齐喑的寒冷冬天,我觉得作为体制内的人应该做点什么,一只懂得修水坝的蚂蚁也阻挡不了小溪的洪水,一颗懂得车子如何跑得更快的螺丝钉也无法提升车子性能,这或许就是人生最最难过的地方,知道和做到中间永远横亘着巨大的沟壑。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明确的知道未来的日子,假如我不辞职,我大概率就拥有了一辈子的小鞋,而如果我辞职,我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大概率,我会去好好旅行一次,走我没走完的318国道,然后从西藏出来,往西安。说来好笑,西安与南宁对仗如此工整,去西安有三个理由,一是它是国家中心城市,未来一旦天下有变能源结构转型,它将会变成真正的中心,趴在心脏上,哪怕只是个小牛虻也能管饱不会饿死。二是,眼前它就能骑摩托车,我穷却爱浪,那里给了我便宜而平等的出行机会。三是连我这种本科毕业的也有机会落户并申领租房补贴,改图个啥,下半辈子,赳赳老秦,共图复兴,岂不美哉?至于广西,我当年面试说过,学成文武艺,要回报家乡,我回报过了,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留在这里了:入职第二天就去现场调解群体事件在横飞的石头和钢管里劝退冲突的村民和企业员工;捏着拳头恐吓过偷了母亲存折不给母亲生活费的不孝村妇,让老人家重新有生活保障;给不明真相的群众抬过血淋淋的棺材,给被围攻的外地群众守过。后来,和许多机关的年轻人一样熬夜甚至通宵写过各种有用或者无用的材料,接待过国家部委领导。一路走来,却看着家乡变化不大,甚至发展越来越慢以至于落后,心里不难过是假的。毕竟,脚踩的是家乡的土地,我想要退,还能退到哪里去?
人生没有多少个三十年,之前入职这八年,我尽我所能回报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交代我的工作,如今,我腰椎间盘突出了,睡眠障碍了,可能还患有其他疾病,看得见的未来里,我这本科毕业的人儿,即使再去考公务员,即使祖坟重离子发动机火力全开,再用三十年做到正科实职也是碰天花板。加上现在身子坏掉,已无法参加任何应酬,做其他的工作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但为了生活我得找个角落躲起来,做一点能养活自己,保持保持健康,以至于能够给父母养老的工作。
我知道实名发出来对我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接下来我要面对什么,大概率,可能我会“社会性死亡”,愿我的“死亡”,能唤起点燃未来之光的一点火星。我尽力了,复兴尚未成功,诸君仍需守望。(实名的结果就是电话给我前领导,让他劝我删帖。诸位,你们努力吧,我得为了碎银几两和下一餐饭努力了。如果有长安城的居民,有工作信息可以推荐的话,还烦请私信,先行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