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
“三线”按照设想的军事地理区划
当时“三线”的概念,是按照设想的军事地理来区划的。
中国沿海(包括东北工业基地)为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后方为第三线。湘西、鄂西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为西南三线,其工程实施指挥由李井泉、程子华、阎秀峰负责,彭德怀于1965年到西南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副总指挥,后因“文革”被“揪”回北京。中央西北局领导刘澜涛、王林、安志文、宋平负责西北三线建设。其辖区为陕、甘、宁、青、豫西、晋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建设枝花要有紧迫感,这是和帝国主义争时间的问题。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
他看似幽默却无不焦虑地说:“不搞攀枝花,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早知道攀枝花有矿藏,为什么不搞?!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攀枝花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的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据记载,1942年,原设在成都的川康铜业管理处地质勘测队的地质学家汤克成,在盐边县攀枝花村附近调查后,提交了一份《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地质报告》,首次提出了发现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的信息。
在金沙江畔找到了大型铁矿
五十年代,经地质专家进一步勘探,找到康滇地轴中段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有一个巨型铁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1956年2月27日下午,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何长工代表地质部,就全国地质普查情况向毛主席汇报了攀枝花铁矿等情况。同年3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在金沙江畔攀枝花找到了大型铁矿。攀枝花由此进入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略视野。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签发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的报告,批准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
据资料记载:毛主席提出建设攀枝花基地后,国家计委立即组织80多人的工作组,由程子华、王光伟两位副主任带领,到成都同西南局和四川省委商定建厂事宜。西南局和四川省委的部分同志建议另选厂址,理由是攀枝花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农业生产基础差。他们认为,钢厂应建在交通方便、有大城市作依托的地区,并提出了18个地点供选择。工作组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普查了这些选址,绝大多数地点既无铁又无煤炭资源,有的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被否定了。只有乐山的九里、西昌的牛郎坝和攀枝花的弄弄坪可供选择。大家都倾向于攀枝花的弄弄坪,因为攀枝花地区不仅有丰富的铁资源、较多的煤炭资源和取之不竭的金沙江水资源,并且近林区,距离成昆铁路和贵州六枝、盘县、水城大型煤炭基地较近,地点也较隐蔵,又不占农田,是建钢厂的理想地区。而西昌的牛郎坝虽距攀枝花较近,但由于历史上曾发生过10级地震,还有与农业争水的问题。乐山的九里虽然地势平坦,扩展余地大,又靠近工业城市,但距铁矿和煤矿太远,也有占耕地的问题,都不是建大型钢厂的理想地区。由于各方意见不一,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周总理带领相关人员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听后,大为不满,说:乐山无铁无煤,如何搞钢铁?攀枝花有铁有煤,为什么不在那里建厂?
“三线”建设要一气呵成
钉子要钉在攀枝花!毛主席态度坚定地说道。
1964年6月18日至26日,煤炭工业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认为煤炭工业的三线建设,要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以满足三线生产建设的需要。煤炭部党组确定由钟子云负责,组织力量,总结经验,提出一个切合我国情况,体现总路线精神的建设方案;煤炭部派两名司长随国家计委程子华去西南地区进行研究,提出三线建设规划,并决定,三线建设要一气呵成,一、二线要积极支援三线建设。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始了攀枝花建厂的规划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出于战略考虑,当时的大三线建设规划都是国家机密,也就是说都是在严格保密下进行的。为了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经研究,确定了三线建设总体规划中,攀枝花钢铁工业区基地第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年产矿石1350万吨,生铁160至170万吨,钢150万吨,钢材110万吨。
攀枝花钢铁基地要完成这么重的钢铁生产任务,少不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炼钢所需要的煤。
国家计委对“三五”计划进行了修改和调整,用在三线地区的投资占全国的比例约为40%以上。
1965年9月14日,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报送《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稿)》,关于三线建设,特别指出:三线建设“是关系着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全局、关系国家安危、关系世界人民革命运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解决长远和当前战略任务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一定要把建设重点放在三线,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采取坚定的态度,那末,就会犯方针性的错误。”
国家计委对“三五”计划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其中三线地区基本建设的安排是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投资分配按地区分,用在三线地区的投资占全国的比例约为40%以上,西南地区为208.3亿元,占24.5%;西北地区约为105.3亿元,占比12.4%;湘鄂西地区约为19.5亿元,占比2.3%。按部门分,用在三线地区的投资占该部门的比例,国防工业74%,冶金工业58%,铁道45%,电力工业40%,煤炭工业35%,石油工业30%,化学工业48%。
三线项目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
建设项目:三线地区大中型项目共823个,西南435个,其中四川247个;西北268个,湘鄂西120个。
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
1、国防工业共320个项目,主要是氢弹、导弹等尖端武器及歼击机、潜艇、坦克和地面常规兵器生产试验基地。另外还有半自动步枪、机枪、手榴弹、炸药等小三线项目17个。
2、原材料工业共2个项目,包括攀枝花、酒泉两大钢铁基地和重庆、昆明等9个钢铁厂,白银、金川、个旧、陇西等3个铜铝加工厂、7个稀有金属材料厂、3个铜矿、3个铝厂,泸州、自贡、开远、都匀、长寿等13个国防化工厂、14个化肥厂、7个有机化工原料厂,金沙江林区等14个森林工业局,7个水泥厂。
3、燃料动力共66个项目,包括六枝、盘县、水城、芙蓉山、宝顶山、石明山、石炭井等15个煤炭矿区和8个煤矿,以及11个水电站、28个火电站、4个天然气和石油项目。
4、机械制造共175个项目,包括德阳重机、第二汽车厂、西南汽车厂、东风电机厂、西南发电设备厂等2个重机厂、2个汽车总厂、8个机床总厂、5个仪器仪表总厂、7个电工总厂等。
5、铁道共45个项目、主要有成昆、云数、川汉、阳平关、京原、北京地下铁道等4条铁路干线、13条支线、3个枢纽、8个机车修造厂等。新线铺轨共3376公里。
6、其他部门,包括轻工、建工、地质、交通、民航和科教、卫生等共75个项目。
规划明确,到1970年底,三线地区将要实现的生产能力是:钢(不包括攀枝花、酒泉)150万吨,占全国9%;有色金属32万吨,占全国32%;主要机械产品占全国20%-35%;发电设备装机578万干瓦,占全国23%;煤炭5081万吨,占全国17%;合成氨114万吨,占全国28%。
待续……
——鹤蜚长篇报告文学《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连载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