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夯实“两园”建设特色产业造“富”一方
开栏的话: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本报今起开设“坚定信心 稳住经济”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全面深入解读我省我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宣传报道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典型做法、市场主体感受、工作成效等,积极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有底气。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新蓝图,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以“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把发展“两园”作为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化发展的关键平台,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坚持产业方向不动摇,夯实“两园”建设基础
会宁县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以肉牛、肉羊、瓜菜、苹果、马铃薯、中药材和小杂粮等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为“两园”建设和农户稳定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会宁县推广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181.1万亩,种植杂粮杂豆23.5万亩、中药材5.8万亩,苹果面积稳定在6万亩;打造了北部沿黄灌区和南部地下水灌区瓜菜种植重点乡镇17个、重点村43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54万亩;打造了以东南部为主的肉牛养殖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98个,目前引进肉牛0.12万头,肉牛存栏量达到13.6万头;打造了以中北部为主的肉羊养殖重点乡镇9个、重点村81个,目前引进肉羊1.2万只,肉羊存栏量达到115.4万只。
坚持因地制宜细谋划,加快“两园”建设进程
会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村组产业实际,逐个确定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该县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等意见和方案,确定了包抓领导、主抓部门,明确了乡镇、村组、部门及包抓乡镇包村人员的工作职责,为推动“两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按照“两园”创建标准和创建时限,创建标准化种养产业园284个(2021年底完成139个,2022年底完成88个,2023年底完成57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7个(2022年6月底前,实现“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等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全覆盖,到2023年底实现全达标)。
坚持主体带动增效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会宁县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引进了甘肃开盛、润丰集团、北京航天云教育、阿里云等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链主”企业,支持金玲养殖、依禾商贸、甘富果业、甘肃祁连雪、长征药业、发滋瑞、建伟食用油等一批骨干企业。
采取“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园+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收购、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多样化的合作,确保每个产业园至少有1家较规范以上运营的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常住农户至少进入一个产业园,有一个主导产业。目前,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22家(省级20家、市级2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863家(国家级22家、省级111家、市级111家),培育家庭农场1217家(省级7家、市级36家),组建产业化联合体3家(省级2家、市级1家)。
坚持政策奖补强保障,促进产业覆盖达标
为有效激发主体、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提升农户“入园”“达标”率,会宁县对入园三类户每户每年发放奖补资金2500元,对入园脱贫户每户每年发放奖补资金2500元,对入园一般户每户每年发放奖补资金2500元。
在产业达标的前提下,入园农户每增养1头基础母牛补助1000元、每户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3万元;每增养1只基础母羊补助100元,每户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3万元;人均种植马铃薯2亩以上,每亩补助2公斤地膜,马铃薯种植农户人均补助2亩种薯、每亩补贴55公斤种薯。“两园”创建主体以养殖50头基础母牛为基数,每增养1头基础母牛奖补1000元、每个主体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以养殖100只基础母羊为基数,每增养1只基础母羊奖补100元,每个主体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通过奖补政策激励,会宁县284个行政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率达到100%,入园农户产业覆盖率和农户入园率达到100%。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会宁县特色产业发展和“两园”建设已经成为集聚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特色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
(白银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