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疆》:“发现”的不仅仅是新疆
原标题:《发现新疆》:“发现”的不仅仅是新疆
第一遍读完《发现新疆》,是在去河西走廊腹地出差的路上。当时,坐在疾驰的兰新高铁列车上,望着车窗外绵亘不绝的祁连山和河西苍茫的大地,新疆与河西,这两个地方,瞬间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强烈的“共振”。
真诚是“发现”的底色
阅读《发现新疆》,从“自序”开始,我心里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份熟悉,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狄多华先生是我的授业恩师,另一方面是因为此书所聚焦的新疆与我生长的甘肃是邻居,地缘上的接近会让人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从兰州出发,沿着曾经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即可进入新疆地界。甘肃特别是河西走廊,在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方面,与新疆颇多相似。狄多华老师的家乡民勤就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
民勤处于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三面包夹之中,生态问题备受关注。老师是一个家乡情结很重的人,担任中国青年报驻甘肃记者站站长时,他就一直关注民勤的生态问题,为民勤的生态建设奔走呼号,撰写了《民勤绿洲告急》《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等待沙尘暴》等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在我看来,老师的家乡情结,绝非是简单狭隘的乡土观念。对彼时贫瘠的甘肃乃至西部广袤的大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的内心也一样热爱至深。正因如此,当时他长期关注时下,写出了许多感时忧世、富有人文情怀的好作品。这些作品后来都汇入他的《读懂甘肃》一书。
仔细研读《发现新疆》,会发现他对新疆、对他所担负的援疆工作,时时处处透着真诚和热爱,一如他真诚的热爱民勤、热爱甘肃一般。这种真诚、热爱,是《发现新疆》一书真正的底色。
“发现,需要一颗真诚的心。”这种真诚,是出于质朴的家国情怀。老师在《发现新疆》一书“自序”中说:“三年援疆工作提升了我认识世界的格局,也加深了我对新疆的情感……诸人诸事最终升华为家国情怀,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坚不可摧的信仰。”我认为,家国情怀正是“达人西游”现象级传播案例并形成《发现新疆》一书的精神源泉。
美好是“发现”的焦点
以前,我对新疆的了解非常有限,对新疆的认识跟许多没有到过新疆的人几乎是一样的。存储于脑海里的印象总结起来就是广袤、荒芜、苍茫、僻远、落后。这些词汇,同样适用于外界对甘肃的评价,甚至也是人们对整个西北地区的认识:广阔的地理空间,恶劣的自然环境,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事实上,这种简单刻板的印象,是片面的,并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或者评价祖国的“西北角”。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西部的认知,虽然在不断加深,但是仍不够全面、不够充分。我认为,这样的客观存在,恰恰是“达人西游”网络传播活动取得成功的土壤——8季“达人西游”在全网取得的近百亿点击量充分说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众对于新疆认知的欠缺和不足,满足了公众期待深入了解新疆的潜在需求。无论是审视“达人西游”活动,还是阅读《发现新疆》,这都是我最突出的感受之一:活动最初的出发点虽然是推介新疆旅游,但实际上,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关注热度不断攀升,“达人西游”悄然升华成了一次达人引导受众对新疆进行的发现之旅。
发现,是一个认知递进的过程。借由“达人西游”活动,公众跟随达人们对新疆的发现,是渐次深入的。
最直观的发现当然是美景。受众最先从达人们的笔端和镜头里领略到的即是春夏秋冬四季迥异的新疆美景。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式传播的同时,达人们创作的专属新疆的美文、金句,也给了受众极大的想象空间。
以美景为媒,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发现的,是隐身其后的悠久而绚丽的历史文化。从“达人西游”活动和《发现新疆》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达人们情感真挚的作品、带有温度的表达,是非常容易让受众与之共情的。这种方式,以强烈的代入感引导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蕴藏于新疆古今历史变迁中的人文之美。
文化如果没有传播,就没有更好的发展。传播本身除了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外,还具有为信息传承探索有效载体的使命。从这个角度看,“达人西游”既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建立在媒体资源整合基础上的文化传播模式,同时又打造了一个广泛传播新疆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
作为一次成功的网络传播实践,“达人西游”做到了美景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成功吸引并带领受众“走进”新疆、“聚焦”新疆,共同发现新疆的美好。这种美好,是立体的、饱满的,层次分明、轮廓清晰;这种美好,既源于新疆壮丽的山川美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来自今日之新疆民族团结向上、文化多元发展、经济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稳定;这种美好,在无形中丰富和提升了受众对新疆乃至西部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西部的美好需要被发现,也值得被发现。
“出圈”是“发现”的价值
新疆的美好,不该只有新疆人才懂;西部的美好,同样期待“出圈”,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发现。“出圈”,既是西部发掘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也是西部发展和崛起的必然选择。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西部更好地对外推介展示自我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极大拓宽了外界了解认知西部的渠道。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虽然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媒介更加多样化,传播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对有关西部的信息获取更为灵活便捷,但信息传递的碎片化特征及其造成的受众浅层阅读现象,导致外界无法全面、系统、深层次地认识西部。所以,当下我们既需要推动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更需要充分发挥纸质阅读的优势,积极促进二者相结合,帮助更多读者更加全面、系统地认知西部。
《发现新疆》一书通过复盘“达人西游”网络传播活动,认真梳理了活动是如何将新媒体作品的碎片化阅读导向深入从而实现主题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全过程,亦从学术层面对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这个现象级网络主题传播案例背后的成功秘诀。《发现新疆》发挥了纸质读物的优势,充分展示了新疆的美好,更加从容地引导读者共同感受和发现“新疆之重”。但是,认真审视这本书,你还会发现,《发现新疆》一书“发现”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限于新疆,其最深层次的意图在于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重新了解、深刻认知西部,以重塑西部的对外形象。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西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西汉时,张骞凿通自洛阳出发经长安(西安)、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无论是从尘封于历史中的辉煌出发,还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我们都由衷希望,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借由《发现新疆》,进一步发现西部的美好、读懂西部的价值。
(本文作者:鲁明,农民日报驻甘肃记者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