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非遗”这张名片很美
原标题:荣昌:“非遗”这张名片很美
荣昌:“非遗”这张名片很美
荣昌夏布
“非遗城”是荣昌6张“城市功能名片”之一,有着独特的城市文脉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也有着与时俱进的财富创新潜力。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昌“非遗”资源丰富,夏布、折扇、荣昌陶等均为国家级“非遗”。此外,还有省(市)级“非遗”14项,区级“非遗”87项;有国家级、省(市)级、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84人。
荣昌,是典型的“非遗”之城,其中夏布、折扇、荣昌陶三项国家级“非遗”。“夏布”起源于汉代,当时被称作“蜀布”,唐代被称作“斑布”“筒布”,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昌安陶小镇全景。刘潺/新华社
“荣昌折扇”素享盛誉,与“苏州绢绸扇”“杭州书画扇”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是我国民族传统及美术工艺装饰的独特产品,与“夏布”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陶”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云南建水的建水陶、广西钦州的坭兴桂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陶”制作技艺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入选“重庆新名片十强”。
荣昌“非遗”文化形成久远,代代传承,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批外来移民与荣昌本土人文融合的同时,推动传统技艺创新,制作工艺几近炉火纯青。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荣昌“非遗”喜逢盛世,“非遗”产业蜚声海内外,带动种植、陶艺制作以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进一步焕发出熠熠光彩。
荣昌自唐乾元元年开县,为昌州府州治所在地。千余年人文血脉绵绵不绝,“非遗”功不可没。“非遗”承载了古昌州自古以来最珍贵的文化记忆,是荣昌精神的基因符号,犹如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千余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启迪着后世来者。
“非遗”传承重在延续文化的精髓,体现最真实的独特属性。对“非遗”最有效的保护,是让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记忆处于“活态”,让其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固有属性得到保护,同时又让“非遗”随时代进步得到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荣昌准确把握打造城市功能名片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文化底蕴、资源禀赋等因素,让“非遗”在新的时代特征下发扬光大,成效显著。
比如,围绕发展运动服饰产业,引进尚上服饰、荣伟鞋业、中乔体育等知名品牌企业,引导产业把运动服饰与传统夏布结合起来,推动“非遗”项目实现时尚创新,既使“非遗”老树发新芽,又让运动服饰更加绿色环保和增加文化含量。目前,荣昌已形成年产夏布70万匹的能力。“非遗”文化与时尚产业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重庆能源松藻煤电公司永荣机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