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重庆发布“线路图”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的特点。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重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与上海、四川并列全国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今年7月底,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未来四年内将重点发展检验检测产业等18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提升等8大工程。
具体怎么做?8月14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的“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打造5个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18个领域”的基础、潜力有所不同,发展方式也分轻重缓急。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江表示,结合这18个领域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重庆选取了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匹配度较高的领域,集中打造5个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我市工业设计发展基础较好,此前成功入选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个“全球设计之都”,已建成设计产业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300多个,集聚设计从业人员50余万,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
为此,我市提出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集群,通过推进“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实施工业设计中心和设计研究院培育工程,到2027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左右、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50家以上。
金融作为我市的传统优势行业,2023年实现增加值2591亿元,占全市GDP的8.6%。所以,我市提出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金融业集群,增强金融对产业发展的功能性支撑作用,到2027年,争取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
同时,我市还将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业集群、现代物流集群、软件信息业集群。
“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靠经营主体。”朱江表示,重庆将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中小齐抓,推动经营主体规模壮大、品质提升。比如争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在渝设立区域型总部,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00家。
朱江还提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空间集聚、业态聚合的特点。因此,重庆提出打造20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共性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赋能
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刘群生介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加持与支撑,如软件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等,就为我市制造业发展赋能。
目前,重庆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氛围浓厚。今年上半年,新增各类软件企业2901家、累计4万余家,其中包括国家重点软件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件企业27家。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5.9亿元,同比增长7.5%。
工业设计方面,重庆已培育了青山工业等1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7家市级中心和418家设计驱动型企业。“我们正实施中国—新加坡设计共创计划,会同上海、浙江等建立设计联席机制,深化设计出海。”刘群生说。
中试平台(用于实验、测试和验证某些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或平台)是制造业生产服务的重要环节。目前,重庆拥有中试平台30余个,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同时,重庆也在编制完善《重庆市提升概念验证和产业中试能力行动方案》。
“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刘群生说,比如以软件系统和设计为重要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就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的第一名。
用科技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服务业,指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它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
近年来,重庆一直在积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科技服务业规模和效能。2023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750亿元、增长10%,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八、保持西部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促进科技研发服务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融合发展。”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杨军说,具体包括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效能、推动集群联动等方式。
比如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重庆将重点推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企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专业化孵化载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
再如在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方面,重庆将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出台新的举措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利用政府基金等渠道,加快推进种子基金投资改革,探索“政银联动服务企业创新”改革试点,缓解科技服务业企业研发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
电商与会展双管齐下
电商服务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大类,也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商企业10.37万家,各类主体开设网络店铺71.4万家,跨境电商主体超过3000家。
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介绍,在电商方面,我市坚持招商引进和培优培强双管齐下,既有抖音、阿里、京东等引入的大项目,也助力重庆百货等传统零售开辟网上营销渠道。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实物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同比增长12.1%。
同时,重庆还积极打造电商新场景、新模式。比如,重庆开展了“与辉同行重庆专场”“爱尚重庆万物直播季”等活动,组织全国和全市的MCN机构主播走进产业带、工厂和果园,开启厂播、仓播、店播等新场景。今年上半年,全市直播网络零售额139.8亿元,同比增长36.23%,累计直播48.3万场,同比增长51.9%。
会展也是由市商务委牵头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类。对此,余朝洪表示,我市将重点从打造会展品牌、做好“会展+”,发挥会展经济带动综合效应等方面发力。
比如,重庆正在推动建立市级部门、区县政府、会展场馆和会展企业“四位一体”会展招引机制,鼓励各区县充分结合各自优势产业,培育“一区一展”“一区一会”特色品牌会展。
再如,重庆将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通过挖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要素共享,承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庆演艺、体育赛事活动。
两大开发区将成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载体”
“我们有超15万家经营主体,上半年新增数量全市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谈到未来如何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斌说。
具体而言,两江新区将以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方面为抓手,让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
比如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方面,两江新区已获批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集聚了90多家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机构数量、产业规模均居全市之首,涵盖汽车及零配件、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以提档升级两江国际检验检测认证·良景示范园为契机,围绕服务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质量强区建设,着力培育影响力强、含金量高的“两江检测”品牌。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炎表示,未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会顺应“两业融合”趋势,坚持“三大融合”、聚焦“四个领域”。
三大融合,指生产性服务业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比如在东数西算上,科学城高新区就落地了中国电信的数字产业基地。
四个领域,则是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这些都是科学城高新区优势产业,所以要聚焦发力、重点突破。比如在现代金融方面,科学城高新区将探索创新积分贷、科企梯度贷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新模式,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