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库保姆”助管护提质效
云南省引进培育专业公司,创新开展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服务——
“水库保姆”助管护提质效
连日来,在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街道矣马伴村,村民们正在为田间移栽作准备。对于今年的春耕备耕,大家信心十足,村里的矣马伴水库成为大家应对旱情的一颗“定心丸”。
上午10时,水库管护员已对水库多个巡查点进行了例行检查,手机拍下的各点位情况第一时间传输到小型水库数字孪生建设水库物业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水库实时数据等清晰可见,在准确数据的支撑下,水库能及时调整库容,更精准地服务覆盖地区。
早前,矣马伴水库和石林县其他小型水库一样存在水库安全运行有缺陷、管理制度落后、维修管护跟不上、重建轻管等问题。2023年,石林县以探索实行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模式(水库保姆)为契机,结合自身特点购买水库管理服务,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小型水库运行管护工作。
“去年4月完成招投标工作,5月物业化管理单位进场。半年后,水库管理从分散式、多头管理转变为集约式管理。水库运行安全明显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建轻管的问题,水库外观形象面貌以及效益得到较大改善。短短一年,‘水库保姆’模式已让矣马伴水库在内的石林县67座小型水库发生了很大变化。”石林县水务局黑龙潭水库工程管理处处长王涛介绍。
云南省在水利系统注册的小型水库有6848座,分布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存在管护难度大的问题。若不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标准,难以达到新时代管护需求。省水利厅结合小型水库管护实际,引进和培育专业管护公司,提出“112+”“水库保姆”新模式,即一套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制度、一个县级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监管平台,一支专业巡查、一支专职养护两个队伍。
目前,省水利厅在全省13个州(市)16个县(市、区)1251座小型水库推行“水库保姆”模式,成效显著。
去年,保山市昌宁县抓住被列为全省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试点县的契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主体,让具有资质的企业入驻昌宁,创新开展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服务。目前,全县72座小型水库的物业化管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针对今年入春以来降水量偏少的实际,通过库、塘、坝、窖、池、渠等水利设施协同发挥作用,昌宁的“水库保姆”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截至目前,昌宁县水库蓄水总量达5457万立方米,整体蓄水能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多1210万立方米,整体蓄水能力同比增长28.5%。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39.68万亩,全县总蓄水库容1.13亿立方米,总供水能力达1.85亿立方米。
记者在明山水库了解到,通过前期的拦、蓄、引、调等多种形式保障水源供给,该水库蓄水水位已达1427米,做好蓄水准备后,明山水库可以有效灌溉耕地2.5万亩。
云南秀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根介绍,公司采取“112+”的“水库保姆”管护新模式,线下组建了一支专职巡查和养护队伍,线上使用“水库保姆”管护模式,实现了管护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计量化、专业化和透明化,让昌宁县水利工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实现管理服务“质”的转变和提升。
在管护提质增效的同时,各试点地区管护成本也大幅降低。永仁县探索“水库+灌区”管护,亩均节水70立方米,水库维修养护费用由2022年的142.5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21万元。
基层说
2023年以来,通过“水库保姆”新模式,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行的小型水库管护机制,实行了物业化管护、专业化维护、标准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粗放的小型水库管理模式,实现了责任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管理从“散乱”到“规范”转变,维养从“业余”到“专业”转变,效益从“单一”到“多元”转变,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效益充分发挥。
在已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将制定出台小型水库物业化管护指导意见,大力推广“水库保姆”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多种管护机制,持续深化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改革。今年,计划不少于20个县推进复制改革经验,重点选择1至2个县打造全省专业化管护教科书。
——省水利厅工管局副局长 兰丹
短评
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水库保姆”新模式的探索正是云南省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示范县为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长期“散养”的乡镇村组小型水库逐步提升了坝容坝貌及管理水平,逐步构建起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智慧化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小型水库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作用,构建起更加坚实的水利安全屏障。(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