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携手西宁,跨越山河共赴“宁宁之约”
东西部协作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过去6年多来,江苏南京在东西部协作中对口帮扶青海西宁,结合高原地区所需所能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人才互动凝聚发展合力,加深交流交往铸牢民族团结,让南京和西宁这两座都简称为“宁”的城市实现产业互补、科技互学、信息互通、人员互动,开创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宁宁协作”新模式。
原标题:《跨越山河共赴“宁宁之约”》
新华社记者张子琪
立足所需所能,每年投入超亿元
“一年只有半年粮,有女不嫁边麻郎。”这句俗语描述的是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此前的景象。这里海拔2800米,因地质特殊,当地群众曾饱受霜冻、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困扰,这里也成了出名的“穷山窝”。
2017年,边麻沟村迎来东西部协作的发展机遇。南京市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经实地调研,统筹东西部协作资金,以边麻沟村原生态山林河谷为依托,打造集近千亩花海、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并配套道路柏油化、给排水改造、房屋修缮等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的边麻沟村如同新生: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宽敞整洁的村道穿林越岭。夏季山花开遍,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静谧悠然。
景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900多元提升至2021年的近1.5万元。脱贫户高生寿说:“除了在景区打零工,每年我们还能拿到2500多元的分红款,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尕漏村旅游度假景区 张子琪 摄
南京挂职干部、大通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云说,昔日的土山沟变成网红景点并不是发展的终点。“我们还要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让流量、资源、资金活起来,将大通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春节过后,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内一片忙碌景象。碳纤维是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青海“绿电”丰富,但本地消纳能力不足。为此,南京帮助引进中复神鹰集团,投资50亿元在西宁建设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为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过去6年来,南京平均每年投入帮扶资金超1亿元,助力西宁特色产业发展。南京挂职干部、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博说,挖掘当地产业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西宁所需,竭尽南京所能,成为“宁宁协作”新亮点。
扶志扶智结合,促进“双向奔赴”
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南京陆续选派多批专业技术人才赴西宁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工作,派骨干力量赴西宁市部分医院、学校等担任领导;安排800多位西宁本地干部进修实训,实现人才“传帮带培”的“双向奔赴”。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光林说:“南京每年选派专家来院挂职互访,解决人才和技术难题,提升医疗水平,有力推进了高原地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对挂职干部按“业务对口、平职安排”原则,明确分工、充分信任、赋予实职、大胆使用也是“宁宁协作”在人才深度交流方面作出的探索。
2021年,来自南京六合区的干部翟龙被安排担任西宁湟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发改、招商、文旅、农业等部门,负责当地经济发展和项目审批事务,“这种信任让西宁没有本地和挂职干部之分,都是干事创业的奋斗者”。在翟龙的推荐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明团队将目光锁定湟源县特有农产品——马牙蚕豆,研发出“水煮蚕豆”“软化蚕豆皮”等食品,延长产业链,小蚕豆走出大西北,销往全国。
眼下,“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进西宁行动”正在火热展开。西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选派优秀干部引机制、优秀专技人才引才智、优秀农村党务工作者引治理方式等措施,探索“组团”帮扶、柔性引进等多种人才交流方式,进一步拓展“宁宁智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增进交流交往,激活内生动力
青海省西宁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办主任乜旭东说,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宁宁”两地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协作领域,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
南京来的医生张月玲(右)入户走访并与患者家属交谈 张子琪 摄
西宁市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南京每年组织品学兼优、家庭条件困难的西宁各民族学生代表赴南京市烈士陵园、东南大学等地参加夏令营研学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扎根于交流交往交融的土壤。
“从‘短期帮扶’到‘长期接力’,从改善民生短板到助推产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激活内生动力,‘宁宁协作’成效斐然。两地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也让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南京挂职干部、湟中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宁说。
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严维青表示,“宁宁协作”关键在于将“引智”与“引治”相结合,促进东西部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为挂职干部提供施展平台,缓解当地人才、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这也是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
立足“宁宁协作”,两地还从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夯实高原产业发展基础。一些受访干部表示,东西部协作不应拘泥于个别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应着眼大局“算大账”,通过构建两地产业对接平台,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使项目发挥“帮扶一个、带活一片、引领一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