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炉!
原标题:《临沧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炉!
临沧的多彩画卷,是不少人心里的“诗和远方”。日前,临沧市发布了《临沧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临沧市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绘就文化旅游的美丽图景。
目标明确 千亿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在临沧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文旅行业的努力下,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公共服务实现均等、文化艺术精品频出、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旅游市场全面突破、业态供给持续扩大、旅游设施逐渐完善,为“十四五”旅游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遵循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品牌化、开放合作的原则,《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临沧市将聚焦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突出“健康”“乡村”“秘境”主题,补齐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康养、文化、休闲、度假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智慧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网、厕”等要素品质,构建“有高端引领、有中端支撑、有普及性和基础性共存”错落有致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乡村旅游品牌,把临沧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持续举办本土文艺活动,推动文化艺术繁荣,构建临沧市文物保护机制,强化文物保护和利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优化临沧非遗利用模式,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打造新兴旅游业态,推进多元产业与旅游业态融合发展,优化传统旅游业态供给,提升传统旅游要素业态的供给质量,提升文旅队伍水平等,促进文化和旅游“双繁荣”。
《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文化艺术惠民功能不断强化,文物保护更加扎实有效,非遗传承利用实现创新,旅游经济指标实现全面突破,供给质量不断优化,竞争能力持续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不断加深,对临沧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
《规划》展望2035年,临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实现全面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再攀高峰,文物保护机制成熟,非遗实现有效传承利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旅居、度假、养生等一批新业态基本成熟,全面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
为实现既定目标,《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十四五”期间,增加A级景区数量,其中将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0家,实现全市A级景区总数突破50家;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包括建设田园综合体12个、精品农业庄园5个、文旅特色小镇16个、旅游特色村突破150个;健全文旅服务体系,培育10家龙头旅行社、建成11家高品质酒店、21家半山酒店,构建起市、县(区)、重点景区“5+4+10”(5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4个二级服务站、10个三级服务点)三级旅游集散体系,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提升文旅品牌形象,形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自驾旅游三大业态为主导的业态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提速、带动有效、质量提升、供给优化”的目标,“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获得市场认可。
以2019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133.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0.06亿元为基数,《规划》还根据综合增长率模型(接待旅游者按年均递增15%、旅游总收入按年均递增20%)按照传统统计口径对规划期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进行预测。预计到2025年,临沧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7248.1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015.4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2.48亿元,文旅产业就业人员达7.5万人,千亿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
“一心两带三区四道八地” 打造文旅产业新集群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临沧市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在原有的“一城两带”布局基础上,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道八地”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形成层级分明、功能完整、主题突出的文旅空间结构。
“一心”,即临沧市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以临翔区为建设主体,依托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充分发挥世界古茶树最富集之地和面向印度洋最便捷通道“十字路口”的地理优势和“连接珠三角和南亚东南亚”的交通优势,建设辐射省内和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两带”,即中缅跨境风情旅游带和澜沧江文化旅游带。中缅跨境风情旅游带将依托边境口岸、国门、边境村寨和民族文化等吸引物,联动镇康、耿马、沧源三县,整合边境旅游产品,不断优化各个口岸的跨境旅游服务,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加快中缅边境跨境 自驾游等旅游产品开发。
澜沧江文化旅游带则依托澜沧江流域丰富的茶马文化、水电文化、啤酒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澜沧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休闲观光、营地度假、游览体验、健康养生、水上运动等业态。
“三区”即南部“美丽乡村”文旅聚集区、北部“茶马文化”文旅聚集区和西部“边境风情”文旅聚集区。其中,南部“美丽乡村”文旅聚集区将依托南部片区的临翔、沧源、双江三县,以民族特色村落为特色,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村寨、民族文化、民族手工艺、农业、自然景观等资源,打造乡村博物馆、田园综合体、茶文化庄园、旅游度假区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文旅产品;北部“茶马文化”文旅聚集区将依托北部片区的云县、凤庆二县,以特色养生体验为开发方向,推动“茶产+旅游”“文化+旅游”“水电+旅游”,开发养生庄园、度假山庄、文旅小镇等多种类型的文旅产品;西部“边境风情”文旅聚集区将依托西部片区的永德、镇康、耿马三县,以特色边境旅游体验为开发方向,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边境、民族、生态、田园等优势资源,打造跨国旅游、边境旅游景区(点)、边关风情旅游区等多种类型的边境旅游产品。
“四道”,即立足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临沧还将着力打造大滇西茶马文化游线、大滇西生态自然游线、大滇西边境风情游线三条主题游览线路和秘境佤山风情自驾之旅、乡村休闲康体之旅、边关秘境自驾之旅、冰岛昔归寻茶之旅、滇红茗茶寻根之旅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重走千年古道·追忆茶马繁华——茶马廊道、行走秘境边关·回顾峥嵘岁月——边境廊道、走遍多彩田园·品味乡愁味道——乡村廊道、尝尽绿色林果·感受生态长廊——林果廊道”四大廊道,将大滇西旅游环线临沧段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八地”,即突出“区位优势、城市养生、民俗风情、茗茶昔归”的临翔“旅居康养”目的地,突出地热温泉、湖光山色的云县“休闲养生”目的地;突出茶马文化、农耕古韵的凤庆“茶马文化”目的地;突出林果飘香、四季美景的永德“营地度假”目的地;突出极边镇康、开放新城的镇康“边地风情”目的地;突出边关枢纽、蔗糖之城特色的耿马“边关糖城”目的地;突出原始秘境、民族文化的沧源“秘境佤乡”目的地;突出美丽乡村、精品庄园的双江“美丽乡村”目的地。
项目引领 盘活文旅市场活力
为推动临沧文旅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临沧将推进临翔田园城市、澜沧江航道(轮渡)休闲旅游区、凤庆锦秀茶尊旅游区、永康农业公园、南伞跨国溶洞、孟定乡村旅游区、翁丁原始部落旅游区、冰岛古茶圣山公园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扩大文旅投资、提升文旅消费水平、推动临沧文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在新投资重大项目的同时,临沧还将重新梳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高精品旅游景区打造、主题游览线路策划、特色产品体系构建、民族文化传承开发实现文旅产品创新,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在增加文旅产品供给数量的同时,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
根据《规划》,特色产品体系将围绕“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发展目标,构建核心、基础、特色三大旅游产品体系。三大核心产品即依托古茶、古道、古镇打造茶马健康游,依托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打造田园乡村游,依托佤族文化、原始森林、边境风情打造佤乡秘境游。三大基础产品则是指依托温泉资源、民俗文化、水域湖泊打造地热温泉游、民俗体验游、滨水休闲游。三大特色产品将结合临沧的造纸、竹艺、陶艺等民间工艺打造文创研学游,依托田园、草场、果林、坝塘等资源打造营地自驾游,利用国门、口岸、界碑、村落等景观打造边境风情游。
此外,“十四五”期间,临沧市还将运用新兴技术,促进文旅资源数字化、培育云演艺展览业态、发展沉浸式文旅业态、实施物联网+旅游工程、推进人工智能与旅游融合、加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还将着力解决发展资金不足、投入不够、产品缺乏的现实问题,通过引入大型投资运营商和引进世界一流的市场主体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对接院校科研机构提供咨询保障,推动文旅产业主体创新,增强文旅市场活力。
优化旅游要素 构建文旅融合新体系
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配套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其中,将通过打造系列特色餐饮、“明厨亮灶”提档次、打好“绿色食品”牌来开发特色餐饮美食;发展一批特色民宿、引进度假酒店品牌、建设半山酒店和高品质酒店、培育特色庭院等,培育精品住宿业态;优化交通网络结构、建设自驾旅游营地和观光休闲园区,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景区等级质量、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发展边境旅游,以增强特色游览体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通过鼓励旅游商品企业注册商标,积极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加大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丰富销售渠道,推动临沧购物转型升级;依托临沧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创新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体育、风情、演艺等主题旅游娱乐项目,展现临沧民族文化之美,结合各个景区的实际情况,丰富夜间活动,利用科技感、沉浸式、场景化等元素,开发定制型旅游演艺项目,丰富体验娱乐体系;着力构建数据支撑、科技引领、跨界融合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示范村、特色小镇、重点旅游景区5G网络建设,实现临沧市所有A级景区和宾馆游客聚集区域无线WIFI全覆盖,提升“吃、住、行、购、娱、网、厕”的智慧化水平,开展“数字小镇”试点,全面提升旅游业网络智慧水平,推进旅游厕所提质升级。
不仅如此,临沧还将在“十四五”期间聚焦公共服务、文化艺术、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四大领域,完善临沧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与巨大优势,以旅游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发展,重点打造文化创意、旅游演艺、节庆会展、民族工艺、影视娱乐五大产品。
在深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航道、健康、城建、工业、体育的融合,打造一批质量较高、特色明显的旅游业态产品,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助力临沧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放合作 构建文旅开放新格局
伴随临清高速、临双高速的建成通车,双江将融入临翔半小时交通辐射圈,“临翔会客厅——双江后花园”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在“十四五”期间,临沧将以文化和旅游为抓手,通过协同构建发展机制、协同进行文旅产品打造、协同进行对外营销,实现两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加快推进临双一体化发展。
临沧是贯通滇西南北环线的重要节点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使得临沧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临沧将主动融入全省大滇西世界级旅游环线建设,依托大滇西茶马历史文化、横断山自然生态和中缅边境风情旅游资源,聚焦“茶马、边境、乡村、民族、林果”五大主题,构建“重走千年古道·追忆茶马繁华——茶马廊道、行走秘境边关·回顾峥嵘岁月——边境廊道、走遍多彩田园·品味乡愁味道——乡村廊道、尝尽绿色林果·感受生态长廊——林果廊道”四大廊道,形成大滇西茶马文化游线、大滇西生态自然游线、大滇西边境风情游线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同时,打造田园乡村旅游产品、民俗体验旅游产品、边境自驾旅游产品、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生态科普旅游产品、高端度假旅游产品,将大滇西旅游环线临沧段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临沧地缘优势突出,不仅是贯通大滇西南北旅游环线的重要门户,也处在滇中、南亚的黄金旅游十字路口,更是面向印度洋的交通枢纽。镇康、耿马、沧源三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拥有1个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和2个国家级二类开放口岸、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云南省五大出境通道之一,开放条件明显,沿边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边境旅游难得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资源基础。利用沿边开放优势,临沧将在努力突破临沧交通制约瓶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辐射中心”建设,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加快沿边开放进程,将临沧打造成为客流十字轴心枢纽和面向印度洋经济圈的国际大通道。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